中国自主研发的最大规模CPU系统芯片进入市场 |
转自: 新华网 2003/12/9 |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俞铮)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8日在这里宣布,由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负责设计、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最大的中央处理器(CPU)系统芯片已完成批量生产,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这种名为“北大众志—863”的CPU系统芯片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重点支持。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项是2002年初科技部批准实施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第一项。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程旭教授说,他们设计的系统芯片包含800万晶体管,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开发出来规模最大的芯片。该系统芯片的体系结构、指令系统、集成电路IP核、芯片的前后端设计、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均为自行开发,拥有完全自主产权。
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专家组认为,基于“北大众志—863”CPU构建的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计算机技术成熟、工作稳定、安全性高、性价比高、易于操作和管理。
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项总体组组长严晓浪教授说,对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重点投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辐射性,这项战略部署集聚了优秀人才、大力推进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除了北京大学外,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各自推出了自主设计的CPU系统芯片。严晓浪说,中国在CPU设计技术方面已实现了群体性的突破。
据测算,中国将在201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集成电路消费国;中国科技发展决策者的目标是,中国届时成为世界第二大集成电路设计国。严晓浪说:“尽管我们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方的路还很艰巨。”
专家指出,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软件技术是信息产业的两大核心技术,是掌握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主动权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