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王魅力依旧 喜欢英特尔有三大缘由 |
转自: 赛迪网 2003/10/16 |
近来,许多网站纷纷开设网上商城为用户提供网上购物服务。这种购物方式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诚信已成为杜绝网上购物“陷阱”的关键。
如今,电子商务已“热透半边天”,但购买者在网上购物时可能会遇到诈骗、假冒伪劣等各种问题。据enet硅谷动力报道,在美国,网上消费欺诈案件数量正在不断翻番。可见,诚信问题已成为制约网上购物发展的关键问题。
网上购物“陷阱”花样多,并已成为投诉的焦点。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网上购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陷阱”已经成为投诉的焦点。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夸大其辞、虚假宣传,提供假商情。辽宁消费者张恩功于今年5月9日在一家大网站上看到手机销售的信息后,高高兴兴地按照广告中提供的银行账号汇去1000元人民币,准备购买一部手机,结果钱汇出后有如石沉大海。张先生多次找到这家网站的工作人员交涉,对方总是敷衍了事,不愿承担责任。张先生只好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在中消协的帮助下,这家网站承担了责任,并把钱如数退还给了张先生。事情虽已了结,但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二是违法提供有奖销售服务,以巨额奖金、奖品或低价吸引消费者浏览其网站。如,有一家网站推出的“10分钟做主页”大奖活动,头等奖是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
三是不履行售后服务承诺,说一套做一套,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一些网站在网上销售打印机、电脑等商品,但是当消费者购买的这些商品在出现质量问题后,网站却让消费者直接去找厂家。
此外,网民间的自由买卖也经常存在欺诈问题。
据人民网报道,台湾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有8成台湾的消费者觉得网上交易并不安全。面对如此多样的网络“陷阱”,我们不得不探究其原因所在。
网上购物“陷阱”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网站缺乏诚信。
网上购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欺诈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诚信,而网站缺乏诚信的原因又有两方面:
首先,没有一套健全的经营法规对网上交易行为进行制约,使得不法经营者有漏洞可钻。在我国,目前市场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的情况下,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再加上受传统贸易制度的影响,国内企业的交易多限于面对面地进行,电子商务意识还比较淡薄,网上信用意识较差。
其次,部分经营者唯利是图的心态导致了网上交易缺乏诚信之风,导致了各种欺诈行为愈演愈烈。互联网为网站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但由于一些经营者唯利是图的心态,再加上目前网上购物还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网上交易诚信之风日下是可想而知的。
网上诚信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基于健全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立网上交易诚信机制。
电子商务的概念应该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但是由于目前电子签名、电子记录、电子文档等尚未成为被法律确认的有效证据,因此,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仅限于在网上发布和收集信息,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并未得到普及。所以,营造宽松繁荣的网上购物环境很重要。
首先,通过立法解决诸如交易手段等问题,要对参与交易的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使得网络购物有法可依。中国化工网总裁孙德良指出,我国要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最迫切的是要尽快健全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法律责任,遏制交易商和服务商的不良行为和不法行为,为电子商务信用设立“底线”。
其次,要建立网上交易诚信机制,这不是单靠评个诚信网站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的引导,要在开展电子商务的机制上和社会配套上给予配合。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建立对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企业起到了肯定和鼓励的作用,成为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但并不是绝对的,网上交易诚信机制最终还是要靠政府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且随着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成熟,网上交易才能进一步得到保障。
最后,经营者要做好商业诚信、商业道德的建设。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化的商品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一个没有良好商业诚信和商业道德的经营者最终是无法立足于市场经济时代的。
总之,在网络购物渐渐走进百姓生活的同时,虽然它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还有待完善和规范。因此,这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把关,使不法之徒无空可钻。
同时,对与网民之间的交易,在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规来约束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更要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提防网上“陷阱”。
|